close

過去對於商業,大家的基本認知是
生產組裝出貨銷售

不過這幾年的商業出現了一次巨大的分流:

(1)第一種企業,挾著可怕的生產製造優勢,持續用跨時代概念(工業4.0、物聯網、大數據等),瘋狂降低生產製造成本,替代多餘人力,進而轉向投資,型塑龐大的事業板塊,創造巨大的商業帝國。將來的事業範圍遍佈,如長城般橫跨多個領域(如富士康、亞馬遜等等)

這一型企業,我們姑且稱之為:【長城型企業

(2)第二種企業,銷售服務,製造體驗型商品,提供生活品質的優化服務(滴滴打車、迅雷看看、微熱山丘、羅輯思維等等),集中火力使用戶的時間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節省用戶花費不必要的時間,運用產業結盟和平臺迅速累積用戶,累積資金,有如海港,以產品和平臺作為港口,向外探索汪洋一片的潛在用戶(阿里巴巴、Facebook等等)

這一型企業,我們姑且稱之為:【海港型企業

將來的總體趨勢是,海港需要長城,長城依賴海港,兩軍勢必得短兵相接,非合即戰。

創業者一進到市場,只要是好項目,雙方爭搶。

而爭搶的對象,別無他人,必是提供服務的廠商。

原因是對於長城型企業而言,它自己已經臃腫不堪,大量資金找不到風口,他們既不需要他們原本就具備的技術,也對注重質量的產品沒有興趣。

打個比方,對於一般的中產階級而言,一個精美的花瓶和一個普通的花瓶,實用性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在房價暴烈上漲,高房價的時代,一個多餘的花瓶代表一個被佔據的空間,如果同樣的空間,普通家庭寧願選擇買一個普通的花瓶,並拿剩下的錢去吃喝玩樂。

所以下個時代,高價消費品的客群已經被鎖死了,然而,提供普通家庭怎麼出門玩、怎麼避開塞車路段、吃什麼便宜等等這種資訊服務的商家,未來必將竄起。

長城型企業需要的投資機會和產業新邊疆,就在這裡了。

對於海港型企業而言,他們朝盼暮盼的潛在客群不可能再用價格補貼等手段搶到了,因為只要補貼的價格無法抵銷他們的時間成本,消費者是不買帳的。

唯一的希望,是【服務】。

更好,超好,超貼心跟周到的服務。

未來,製造業必死,服務業必生。

製造和代工業已經不是過去工業4.0之前的那番榮景了,現在工廠可以關燈,可以不需要配人力,可以實現智慧化生產,區區一間接單製造的小廠商,怎麼還可能繼續生存下去?

在未來,產品「好」已經不夠了,產品還必須滿足人類的(1)慾望(2)惰性

若說慾望,IKEA的餐飲部門就營運的比傢俱部門好,因為他們提供的是一個很舒適的用餐體驗,而IKEA的傢俱則反而是違反人類的惰性的。

所以提供服務的創業者,2017年,必火。
2017年,服務萬歲。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