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年前,我們對一間好公司的要求是:
(1)產能足夠大
(2)良率足夠高
(3)價格足夠便宜
但是現在的產業不是這個邏輯。

下一個時代的兩大商機是:
(1)時間
(2)服務

簡單來說,依靠「免費」來竊取市場份額的時代,一去不返了。

過去之所以會有什麼價格補貼大戰,免費O2O,是因為3年5年前互聯網的產業剛剛洶湧勃發,在產業的風口,搶的是市場份額。誰慢一步誰倒楣。

但是現在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

互聯網已經基本佔據了所有產業並且寄生與之共存,換句話說市場已經日趨飽和。當一個人平均的上網時間逐漸穩定在一個禮拜26.5小時之後,已經沒有人有能力再打開上網時間的敞口,因為人是社會協作動物,我們要上班、上課、照顧孩子等等,不可能再增加上網時間。

所以2017年真正的商業邏輯,不是製造更好的產品,而是製造能夠霸佔你時間的產品。

如果說以前的商業是一場農業的圈地運動,誰的地多誰就贏;2017年,就是一次慘烈的寒冬,不懂得在耕地裡精耕細作的公司,必然會死在這一次的資本寒冬當中。

所以帶出2017年商業的第一個邏輯:【時間】

時間這個戰場又分兩塊:
(1)幫用戶節省時間
(2)優化用戶省下來的時間

為什麼中國2016年一年的電影4萬部,卻只得到450億的市場呢?2015年的成績單是440億,3萬部電影,平白無故多了一萬部電影,而市場卻不可思議的停滯,這是巧合嗎?

不是。

因為我們今日的看電影成本已經不只是票價成本了,還有我們所付出的時間。我們必須花兩到三個小時在電影院裡,如果一部電影不好看,我們的時間風險是非常大的。

因為互聯網的到來,我們身處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承受的風險損失比以前沒有網路時巨大的多。可能一場電影出來,上證已經漲了300點,美國聯邦法院已經通過了什麼重要法令。如果看了一場不好看的電影,那種資訊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這個時代,時間稱王。

如果一間公司有辦法幫用戶省下不必要的時間,比如(1)更快的趕到電影院,(2)省下排隊的時間,(3)挑好適合看的電影,這家公司幾乎可以保證,2017以後會是一方之霸。

時間稱王的內在,還有另一種商業邏輯。

只要能霸佔你的時間,它也能活得很好。

或者委婉一點的說,能夠優化你的時間。

遊戲市場不可能死亡,很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它在持續的優化一個人的時間,如果和發呆比起來,我能夠獲得一次豐富刺激的感官體驗,何樂而不為?

能夠提升一個人生活質量的產品,在2017年,死不了。因為這個社會不是沒錢,而是因為【時間成本】而對消費變得更謹慎。如果能夠說服消費者,他們的消費是值得的,風險是低的,不可能不賺。

成為一個平臺還不夠,就算是巨無霸般的阿里巴巴或騰訊,他們也需要能夠抓住用戶時間的產品,他們的平臺才會有流量。

不能只成為產品或是平臺,這些都不夠,真正可怕的,是成為一個有產品的平臺,而且這些產品還能夠綁架消費者。這才是2017年的商業邏輯。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