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向英國下了戰帖,英國也不會坐以待斃;美元與英鎊的角力就像兩個高手過招,就在等誰先「犯錯」。
先來看看防守方的個人資料:
英國從前繁榮光景不再,黃金儲備由41億美元下降到19億美元,國內金融狀況疲軟、工業發展停滯,但英國人的最大心願仍是能夠與美國共同攜手建造一個新的貨幣體系,用文明一點的詞彙,叫做「分庭抗禮」、「貨幣割據」;但稍微粗俗一點的解釋,就是「賴皮搶地盤」。
再看看進攻方的個人檔案:
美國通過戰爭期間的軍火貿易賺取了大量的資本與黃金,世界總黃金儲備量,美國佔到了70%以上,所以美國可望建立一個單由美元獨走的貿易體系,可以支配從前的「列強們」而一家獨大的體系;換句話說,這叫推行黃金的君主立憲,實施的是美元的當朝攝政,這是美國急切想要經過布雷頓會議達成的。

雙方各自推出了懷特計畫與凱因斯計畫。

美國懷特計畫的主旋律是藉由美國自身堅實的經濟能力與金融能力,推動美元成為全球貿易的基準貨幣,並且建立一個以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註1)為世界中央銀行的新貿易格局;
而凱因斯計畫,則是構建一個以班科(bancor,註2)為主的虛擬貨幣系統,以世界清算銀行為世界中央銀行,試圖維持戰前國際貿易格局的計畫。

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說過:「兩國實力相當,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實力懸殊,力量就是外交。」

一樣的道理,實踐在曾建立過百年霸權的英國身上,不勝淒涼。

美國與英國始終聚焦在一個問題上爭論不休,就是究竟甚麼是「可兌換黃金的貨幣?」
凱因斯說,可兌換黃金的貨幣指所有有價值的黃金等價貨幣;而懷特則是一再的堅持可兌換黃金的貨幣就是「黃金與美元」。

文字背後,一張美元的大網正在逐漸收縮,要趁所有人反應不及的時候給與英鎊一陣迎頭痛擊。

所有人都沒有料到英國就這樣上當了,包括身為英國代表團的競爭死敵的懷特。懷特設計了一個很巧妙的陷阱,他想要趁凱因斯不在的時候偷渡「美元為唯一可兌換黃金貨幣」這樣的協議,懷特找了一次共同商討國際貿易之間記帳細節的會議發難,當然凱因斯認為這個會議並不是十分重要,所以就去主持他世界銀行的會議去了(凱因斯為世界銀行會議主席);
在這個會議進程的中間,印度代表團發現在書面資料當中附帶著這麼一條規定:「國際貿易結算必須使用可兌換黃金貨幣」,印度代表團就發言問了懷特,英國代表團插話,不明就理的說了一句:「從記帳方面看,考慮到現在國際貿易的現實層面,『美元』是唯一可兌換黃金貨幣,將『可兌換黃金貨幣』改成美元,比較方便。」

一失足成千古恨,千秋帝國至此開始了它覆滅的倒數計時。

懷特與美國經濟部的工作人員連夜加班,將所有會議紀錄凡涉及「可兌換黃金貨幣」的字句全部改成美元,
歷史的弔詭,有時不在它多麼的殘暴無情,而在它不曾放過失敗者的粗心。

親手幫美元披上黃袍的,竟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前輩」英鎊,歷史每每讀至此,不勝唏噓。

1944年7月,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
布雷頓森林體系造成的結果,按照《世界金融史3000年》作者陳雨露、楊棟的說法:「這意味著,美元=黃金=唯一的清算工具=唯一的支付工具=唯一的儲備貨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與美元第一次國際化時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這一次,金本位制導向了美元本位制,不再以金本位制作為唯一貨幣政策的前提,造成主要三點影響:
第一,美聯儲對市場的操縱更深化
第二,各國被迫必須持有美元
第三,經由美元與黃金的掛勾,穩定貿易匯率

實際上,這導致了美國的美聯儲成為世界中央銀行,美國的政治勢力可以經由美元滲透到各個國家當中(除蘇東集團之外),可以隨意的濫發鈔票,透過信用去操縱全球的貿易以及金融。

這對英國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但是,《人民幣的歷史機遇─終結美國金融霸權》作者吉承勳先生寫到:「儘管當時的英鎊,已經處在一個弱勢的地位,它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當中,比例也在不斷下降,但傳統的力量不容小覷。」
英國確實在戰後在社會的各層面上均受到嚴重的打擊,但真正決定大英帝國是否分崩離析的關鍵,還是在於英鎊的存亡。
如果英鎊在國際貿易當中失去了主流價值的地位,其殖民地體系就將面臨瓦解;所以若英國遭受美元的牽制,被迫解除英鎊管制,英國下轄的殖民地就會紛紛將手中的英鎊脫手換取美元(美元強勢),而布雷頓森林體系決定的新貨幣格局,正慢慢的將英鎊逼入牆角,黃昏落盡,黑夜即將襲來。

前世界銀行高級副總裁林毅夫先生在其著作《失序的貨幣》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中,更激進的國際貨幣體系並未被採納,美元得到支持,成為儲備貨幣,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美國經濟的統治地位(佔全球生產毛額的50%以上),另一個是美國強勁的經濟成長和財務狀況,這都使大家對美元深具信心。」
全世界恐怕就只剩下兩個人十分的心不甘情不願了,一個是遠在莫斯科的史達林,另一個就是坐鎮倫敦的邱吉爾。

英國的貨幣不再受到市場的深深依戀,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餘波並沒有到此結束,美元本位的建立,造成英國後院起火,英國失去了世界貨幣霸主地位之後,緊接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經濟難題,財政吃緊、龐大債務、戰後復原......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逼的英國人紅著一雙眼到處找融資,歷史走到這一步,有些必須上演的終究不能缺席,赫赫有名的馬歇爾計畫與英美之間的金融最終決戰,在戰後終於打響。

註1:聯邦儲備系統(英語: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美聯儲、聯準會)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依據美國國會通過的1913年《聯邦準備法案》而創設,以避免再度發生類似1907年的銀行危機。整個系統包括聯邦準備系統理事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聯邦準備銀行、約三千家會員銀行、及3個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s)。

註2:班科(Bancor),英文bank的諧音,由經濟學家凱恩斯針對英國二戰後的金融實力制定出的折衷貨幣構想,同盟賬戶的記賬單位為「班科」,以黃金計值。會員國可用黃金換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換取黃金。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