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希臘在銀行系統遭到資金管制將近三個禮拜過後,總理奇普拉斯在民意壓力之下終於選擇向歐盟低頭,回到談判桌上,除了接收第三階段960億歐元的紓困貸款之外,還有撙節與刪減公共財政開支等更嚴苛的條件,歐盟與IMF無不歡欣鼓舞,因為歐洲第一大問題兒童希臘終於肯乖乖就範了。
但是回到一個最基本的邏輯之上,到底希臘是不是真正需要承擔主要責任的人?

我們回到歷史當中去思考問題。
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希臘當年是怎麼進的歐元區,歐盟為了保障整體經濟的正常運轉,,因為歐盟實施貨幣一體化,所以對於各國必須進行嚴格的風控管理,否則窮國家瘋狂的印製鈔票,刺激經濟增長,反而富國家只能收穫通貨膨脹,等於是變相的均貧富,德國與法國等國家不願意看到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加入歐盟必須符合至少三樣條件當作准入標準:
第一,政府開支必須嚴格的限制在總GDP的3%
第二,國家債務需要控制在GDP的60%以內
第三,加入國的通貨膨脹率,不能超過三個最佳成員國的1.5%

這些條件對希臘而言你給他消防梯他也翻不過,但是美國的高盛集團在2004年,知道了希臘的需求之後主動找到了希臘,提出一個債務重組的方案,把希臘的非優良債務經過巧妙的作帳消滅掉了,所以歐盟接到的申請單上面的希臘是一個非常前途有為的國家,在高盛集團的幫助之下希臘成功的混進了歐元區,希臘也確實因此過上了幾年幸福快樂又美滿的日子,當時的德國與法國非常有錢,希臘的出現等於給了兩國的投資者一個非常不錯的投機基地,所以大量的資金湧入了希臘境內,不過好景不常,2008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對希臘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金融海嘯造成了全球旅遊人數的減少,衝擊希臘經濟基本面,希臘出現的困難,負債率居然達到了國家總GDP的115%,德國和法國一下子傻眼了,德國與法國兩國相加,在金融海嘯之前單單公部門在希臘的投資就有680億歐元,再加上私人投資與其他國家的投資,估計總值將近1500億歐元,於是兩國的銀行就找到了IMF哭訴,說一定要救希臘,否則希臘完但我們也完蛋,我們央行都完蛋了你也不會好過,所以希臘第一批1100億歐元的援助紓困貸款從天而降,表面上而言,希臘的債務問題似乎得到了緩解,實則不然。

這1100億,主要並不是拿來救助希臘的(當然美其名是救助貸款),但是實際上主要是運用來拯救法國與德國央行,希臘可真正自由運用的資金不足15%,所以對希臘而言簡直杯水車薪,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讓自己多背了1100億的債務,對希臘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
第一批的紓困不意外的失敗了,第二批1200億歐元的資金不可避免地再度進入希臘,第二批紓困貸款也不單純,主要是用來重整破產的銀行系統,還有要拍賣的資產也需要重新注資,900億歐元就劃出去了,希臘可用的資金也不足25%,希臘不但對本債無能為力,連利息的處理都會有問題,所以希臘對IMF與歐盟中央非常憤怒,激進左派的掌權上位,就是希臘最微弱的造反聲音。

如果歐盟不願意調整策略,不但第三批840億歐元的紓困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的紓困也會持續的被需要,第三批的拯救,會讓希臘的債務上升到4620億歐元,希臘不脫歐,希臘只會被歐盟困死,但是歐盟不可能允許希臘脫歐,因為相對西班牙的1.2萬億、義大利的2.4萬億,希臘的債務本身算是小巫見大巫,如果希臘脫歐,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的國內會出現極大的恐慌,只會徒增加各國的金融危機;
但是,如果希臘不脫歐,就必須對希臘進行債務減記,否則希臘一定撐不下去,可是歐盟可不可以對希臘進行減記?站在德國的立場,不行!因為減記完希臘,下一個要求的就是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這些國家,如果全部減記,馬上因債務減繼而出現的巨大資金真空就會出現,IMF與歐洲央行都不願意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希臘已經是一盤死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歐洲各國面對希臘債務問題,同樣的,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所以,面對金融與經濟,不要把他們當遊戲,金融小則跌停,大則滅國,不要把金融當遊戲,是希臘債務問題給我們上的一堂課,值得我們反省與思考。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看法,不代表實體經濟脈動。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