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新公佈的第二季度宏觀數字,GDP勉強保7,股市獲得激勵,漲聲此起彼落,A股市場獲得續航力,加上對中央再次降息與降準的預期,估計目前的A股跳水機會不大,但是股市長期而言還是存在風險,風險在於國家過高的負債率與外匯存底的出逃。

中國目前面臨了非常嚴重的過度消費,產能過剩,民間債臺高築,市場泡沫化,基礎物價下跌,人口紅利消費殆盡等問題,加上中國至二季度截止的資本外流為5200億美元,不禁令人質疑中國的GDP是不是「虛」的。

真正可信的GDP,恐怕還要再往下修正0.4~0.7%,所以整體而言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並不理想,加上日前的股災導致許多企業主出現慘賠,資金真空的情況下無法週轉兌現,致使產業鏈的運轉速率慢了下來,原物料供應無法連接,如果再「適時」的出現通縮壓力,三季度GDP預期可能還得下修。

這個旋律與日本泡沫化之前的經濟情勢極其相似,但是中國的平均勞動價格與開發潛力仍大於當年的日本,所以想要擺脫歷史的宿命,中國的政策走向可能有幾種:
第一,持續的量化寬鬆,加大貨幣流動性
第二,進入零利率俱樂部,刺激消費
第三,持續推動一帶一路,放大市場範圍
量化寬鬆的方法是地方債的置換,透過地方債換中央債,中央「買」回地方的債務,地方就獲得了「買」的融資,活化地方發展的能力;
零利率在目前的情況下非常有可能出現,因為中國負債率過高,唯有降低利率至零利率或負利率,中國才還的起錢,也可以間接刺激消費;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是中南海非辦不可的事情,我們常常搞錯這事情的主客關係,並不是中國在幫助其他國家,而是中國透過這一層理由在幫自己國家救火,打開市場才可能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否則中國遲早被自己的債務問題壓死,這是本質上的不同。

所以綜合以上說法,中國的經濟政策只會越來越霸道,不會越來越和善,因為中國的內部經濟也出現了問題,臺灣不可能幸免於難,人民幣也只有可能越來越強勢,臺灣不可能將自己排除在這個體系之外,但是目前中國主要的戰場還是在中亞與西亞,在忙一帶一路,太平洋島鏈的這些地區並不是中國目前的重點,但也透過TFA等談判在逐步瓦解美國的防禦圈,試圖建立人民幣的區域割據霸權,臺灣身處中國的計劃當中,如何應變,我想,會是2016的領導人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實體經濟脈動。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