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模仿的本質不是單純對事物的抄襲,而是為了期許自我可以有更偉大的作品而存在,所以抄襲來自對更強大爆發力期待,不是小確幸的滿足。
這些年,除了老牌的日本不斷的有創新的模式與團體出現,曲風也正在經歷換血與挹注新能量的過程,韓國的團體走出了華麗與清新兩種極端的對極風格,在舞蹈上也有新的突破,變的更懂得運用節拍與隊形去彌補不足,步伐也柔軟了下來,舞蹈的選材與風格也有多加改變,這個是台灣缺乏的。
而再去看泰國這幾年的發展,像是Kamikaze這樣的公司,雖然我們還可以看的到很多的缺點和幼稚,歌曲MV的舞蹈內容也非常的制式與生硬,可以約略的看到非常粗暴簡單的對台灣韓國等地演藝圈的抄襲,但是,在這些團體當中,也可以看到他們非常清晰的企圖心,2010的MV和2015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進步的速度非常的快,當然太快速的進步究竟背後的代價是甚麼也必須去深入的研究。
再回頭看一眼台灣,互聯網時代與行動裝置時代的到來使得演藝圈面臨轉型,獲利模式不再單一化,演藝人員可能選擇出走,多元發展或者朝向細緻與專業化去努力,而台灣所面臨到的問題在於,台灣投資在一個發展計畫或專案上的資金非常的有限,原因可能來自市場的縮減或是過於陳舊的對市場的應變機制,結果就導致了台灣的歌曲與戲劇奢望打開市場的廣度,到中國、韓國、日本甚至東南亞國家變的非常非常的吃力,成本的壓縮使得台灣走向兩種極端,粗糙的國際化與細膩的在地化,歌曲與戲劇漸漸的在世界範圍之內的共鳴少了,變成只有台灣人才聽得懂的語言,相對的我們打不開外面的市場,市場被其他國家取代,那麼市場無法向外延伸就造成了資源的不增加,資源沒有增加同時也就表示台灣的選擇就只有繼續的降低成本或者乾脆只滿足於國內的消費市場,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的國內消費者轉移消費他國的娛樂文化,這個就是悲劇的來源。
但是我要去談的事情是,很多人會說演藝圈的好壞是國內人口結構和數量決定的,這是一個消費市場的問題,但是我認為,國內的資源少不足以決定這麼多的事情,而問題的節點在於,怎麼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做創新,增加自身的獨特性,而不是一昧的因循著成規,因為「價格永遠來自差異」,要是希望台灣的娛樂斷層可以彌補上來,我們需要一個好的創作環境,對於創作的尊敬要是非常高的,不是單純的考慮成本,或者說,考慮眼前的成本,而不考慮眼前的瘋狂投資在以後可能收穫的龐大獲利。

台灣加油來。
11705269_822829187812849_1559576456403849176_n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kamikaze泰國&espv=2&biw=1093&bih=479&source=lnms&tbm=isch&sa=X&ved=0CAYQ_AUoAWoVChMI1qqj7LfpxgIVxpOUCh0_MAjQ&dpr=1.2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思考 演藝圈 發展
    全站熱搜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