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課綱微調的爭議,我覺得,我想要很無力的挑兩個面向去談。

首先關於體制的推翻
永遠記住,無論是企業,是軍隊,是國家還是社會,當我們發現當中有一些不合理運作方式,它的存在絕對不是沒有來由的,它們都是經過歷史,經過時間的淬煉之後所有人公認,相對而言套入社會運作之後成本較低的方式,所以推翻一個體制,等於在增加這個社會系統的外部成本,關鍵還是回到一個原點,我們要怎麼把這個成本再度cost down?高中生只是一群空讀過理論而沒有實務經驗的集合,所以我的建議在於,我會佩服各位的勇氣,革命必然帶來的是破壞,但是,如果各位高中生想要的歷史定位是一群負責任而且成熟的群體,你們更該去思考的點是,體制推翻之「後」的事情,當你向一個體制說不之後,請給出一個更好的體制,暴民與革命家真的只有一線之隔。

再來是關於歷史的觀點。
談到歷史,歷史的重點,對於不是本科專業而言,它存在的價值不是到底什麼所謂「人民英勇犧牲爭取民主」這些歷史事件有沒有出現在課本裡面,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自媒體與獨立媒體結合大數據的概念,歷史資料的獲得變得非常容易,如果課本只滿足於對事件的陳述,那麼它只在框架與限制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獲取,這個時代的歷史課,我們開始必須告訴學生,我們為什麼讀歷史,我們想從歷史當中得到什麼?可能是謀略的精華,應對進退的方法,對悲劇的反省,可能是對歷史個體的關懷等等,臺灣的歷史課綱有問題,但它真正的大問題不是它以什麼立場書寫,問題在於學生不知道學習歷史的意義。
歷史是一顆球,每個人都只可能站在球上的一點思考,當兩個點離的太遠,雙方就會開始以為對方不在球上;但其實歷史本來就是開放的,可以自行解釋的(只要拿的出有力證據),這次爭吵的雙方都沒有錯,只是站的點離的太遠,雙方都需要再拓寬自己的腳步,拓寬自己的心胸,去看看這顆球的其他點,其他的面,看事情的角度不只有一種,我們要有包容其他角度的能力。

最後,再很自私與不負責任的說一句,到底這個世界有沒有什麼叫做「公平」?我們這個世代不斷在談的「不公平」到底是什麼?如果單看物質文明,看薪水,很多人不如上個世代,所以很多人產生了不滿,因為大學多了,碩博士多了,工作少了,但是我們都忘了看公平這件事情,要綜合起來看,生理上,心理上,教育環境上,政治上…等等,比較的極端遠處,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的機會都是一樣多的,關鍵還是在於當機會來的時候,我們到底準備了什麼來成全這個機會,把它轉化成為自己的成就,我們永遠不可能要求一個完全沒有競爭的環境,理想很美好,世界很殘酷,各位高中生們,青春留下來的不應該是憤怒,而是不斷的自我充實,是壯遊,是嘗試,是放手一搏,是突破,是創造,是開拓,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後悔現在,你們的競爭力不會在抗議當中體現。

教育部,你們不會因為對歷史的固執與傲慢而偉大,教育的本質,不是強加自己的意念到學生身上,而是給予真正的,探索的機會。一個國家,它的人才多樣化,決定了它的競爭力高低,決定了將來這些孩子看待你們的態度,奉勸,互相包容體貼一些,去聽聽學生的說法,用心的聽,我們一定也會從中學到東西。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本身的存在(The first step to solve any problem is recognizing that there is one.)希望爭執的雙方真的能從這次的事件當中學到一些什麼。
反省很重要,噢。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