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二季度製造業PMI收在47.6,低於50枯榮線,A股危機造成中國的股民人數由7500萬戶下降到2100萬戶,這等於中國同時面臨了兩大災難,火山爆發與海嘯,製造業的萎縮與投機市場的巨額資金真空,再加上中國本身繁重的債務壓力,將進一步逼迫中國進行更快速有效率的地方債置換(量化寬鬆)和降息降準。

但是回過頭來談一個問題,7月8日中國股市崩盤,到7月底為止,中國「國家隊」至少進場護盤18次以上,全數失敗,護盤基金毫無意外的基本上三天內就可以全部燒光,市場信心不但沒增加,外資出逃的問題依然嚴重,場外作空聲音四起,直到公安局出手調查場外配資機構才勉強逼退了惡意作空的獵手基金,但是中國股市仍在紅綠3%的幅度中間震盪,市場的反應顯示了中國政府的救市行動不但沒有達成預期效果,反而使得「央媽」威嚴盡失;

臺灣二季度GDP成長僅0.64%,令人不禁憂慮臺灣是否可以達到全年增長2.3%的目標,臺灣面臨到的問題並不是如大陸之前的產能過盛,而是產能收縮,大廠外移製造部門,加上臺灣機會性的稀缺造成融資的困難,政治鬥爭影響了服貿,貨貿,TFA和亞投行的加入,外資與國內的看空也使股市「跌跌不休」,領標股大立光今日更發生了300元不可思議的跌差,宏達電在法說會也遭到法人的看空,「看空」幾乎是法人對臺灣的默契,那麼,問題就出現了,政府該不該出手相救?

面對政府救市這件事情,有一個基本邏輯是要去注意的,就是「依賴性」,千萬不要把市場寵壞了,不是市場哭著要糖就要給,市場相對的獨立性是需要的,否則利用作空引起政府救市再從中牟取利益的獵手將不減反增,如果市場有了政府救市的預期,那麼跌價會是無下限的,直到政府出手為止,政府要去思考,我們到底有多少錢可以供市場不理性投資之後收拾殘局之用?只有市場沒有了政府救市的預期,才會有市場自己的資金來填補漏洞,否則救市就是一個死循環,經濟表現一出問題就要準備救市,政府會疲於奔命,原本可以運用的資金動用在救市這個議題之上,效益效率不高。

政府可不可以救市?救市的最大前提,就是不要被市場綁架,市場是病人,政府是醫生,醫生只有義務告訴病人該吃什麼藥,該怎麼復健,為病人診斷病情,但是醫者的大忌是把自己一天的診斷行程全部告訴病人,醫生開藥,憑的是自己的專業,不是病人的無理要求,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宏觀經濟調控,重點就是獨立性,救市只是所有手段裡其中的一種而已,不要迷信救市無敵,經濟政策的精髓只有一個字......「變」;因為市場在變,價格在變,風向和趨勢都在變,以變制變,才是高招。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看法,不代表實體經濟脈動。

arrow
arrow

    楚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